集中解破养老服务的“堵点”和“痛点”
养老作为一个特殊产业,注定不是一个纯市场的问题。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,离不开有形的政府之手。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,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、康复护理、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、资金支持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。
此前的2月,国家发改委会同民政部、国家卫健委启动了“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”,聚焦普惠养老,围绕“政府支持、社会运营、合理定价”,深入开展城企合作。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,吸引城市政府和企业自愿参与,扩大普惠性养老的服务供给,今年内,国家发改委将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4亿元给予支持。
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,这次普惠养老采取了一套政策组合拳,希望探索一种支持社会力量来发展普惠性养老的新模式,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。据介绍,今后三到五年,全国将通过城企联动等方式,使普惠性养老床位增加一百万张以上。
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,截至3月底,已有62个城市加入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行动,一些城市的企业和个人已经开始得到实惠。以河南郑州为例,按照规定,试点企业提供约定数量的床位用于普惠性公益性养老用途,享受每张床2万元的补助,与当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的两家公司将分别获得3600万元、1560万元补助。
近期以来,多地都在紧锣密鼓开列2019年养老服务改革方案。
北京市2019年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重点任务明确,西城、丰台、石景山、通州四区将展开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。
河北省提出,今年将研究制定系统的推动全省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和实施意见,制定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和管理办法。
《重庆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》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,针对养老机构建设提出了包括税费减免在内的一系列扶持发展举措。
4月16日,养老业更是迎来重大利好。国办发布《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》,从放宽养老行业准入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、加大税费减免力度、增加人才收入等多个维度发力,支持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其中,针对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供求不平衡、高质量养老床位一床难求以及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反映的“盈利难”“融资难”和“用地难”等突出问题,提出了土地、融资、财税、医养结合、人才等一揽子政策支持包。
这意味着,养老服务中的“堵点”和“痛点”,正迎来一轮集中破解